马克道:”单一的场景,几个人围坐在火炉前谈论着某个话题,这样的影片其实并不少见,例如《夺魂索》单从电影的角度来说,这种影片的拍摄很难有任何突破,无论是人物调度还是空镜头都会显得中规中矩,当然,希区柯克的《夺魂索》大胆地尝试了“一个镜头一部影片”的拍摄手法,但多少还是有些话剧的感觉。”
这是马克在片场闲暇时大谈这部电影的创作理论,他用网上抄来的评论继续吹道:”如果在镜头上并没有过份炫耀的资本,那么影片最值得关注的一定是剧情内容,《夺魂索》的胜出在于悬念的设置,箱子中的尸体会不会被人发现,这是所有观众都期待的事情,而这还不够,话题必须吸引人,让观众有些下来看下去的欲望才行。”
汤姆道:”你的开头悬念设置得很好,约翰面对众多同事声称自己是一个永远不死的人,已经活了一万四千年,于是悬念便构成了,所有在场者以及观众都希望知道约翰说的是不是真话,而这是一个拷问的过程,拷问的内容虽然形而上,却绝对吸引观众的听觉,对于整部影片来说,这个谈话的内容将构成主题,也一下子吸引了我,有点看情景剧的味道。”
马克因为可以随时上网,各种信息和理论信手拈来,这在别人眼里,不明觉厉,认为这小伙子是有料的,说起来头头是道,一套一套的,只有马克知道自己是现代版赵括,只会吹和纸上谈兵,不想让身边的四十万人被坑杀,最好是藏拙,他理论高,执行和操作能力差,所以他尽量的多吹少做。
每次开拍前他都习惯召集演员和摄影师们在一起,讲出他的要求和想要的效果,至于怎么拍,演员怎么演,那是你们的事,这叫创作自由,即兴发挥,未了还说一句:”据说伍迪.艾伦这是这么干的。”
你不可能靠一本图书成为一个伟大的演员,就像你不可能靠一本图书教会自己跳舞,游泳,武术,绘画,走钢丝或者攀登珠穆朗玛峰,马克也明白这一点,所以他尽量的表演得谦虚和请教身边的人,汤姆是工作经验丰富,而汉克和鲁比则受过专业而系统的培训,在弥补马克缺陷方面十分契合。
其实,整场戏就是一场话剧,与电影中最难拍的孩子戏,动物戏,动作戏相比,只算初级,甚至还不如执导拍摄一场舞台剧,不过它胜在构思巧妙,故事引人入胜,讨论的话题又整个西方文化的基础,宗教与哲学。
在剧本假定了约翰的寿命以及约翰本人的经历,所以无论约翰说些什么,从现实来讲,他都处在不真实的状态下,而这种不真实恰恰是剧中对那些教授们的真实的质疑,尤其当耶稣的理论出现的时候,这种质疑显然达到了最高峰,几乎要颠覆掉整个西方的文化,但那假设的本身却存在着各种可能性,这种冲击的强悍性对于西方来说几乎是致命的,这种话题的讨论提升了这部电影的档次,好像拥有了精神内核一样,这让他获得许多人的喜爱,收割了许多粉丝。
喜欢它的粉丝把它捧到了天上,IMDB的评分8.4分,这是神作级别了,而网上更有北美破亿,全球三亿的言论,但马克搜索了许多的榜单和资料,没有关于它的记录,连最权威的北美周票房记录都没有,这应该是疯狂的粉丝们的炒作和吹嘘的结果,导演编剧理查德.沙因克曼因它而成名,但之后一直没有拿得出手的作品也是事实。
这是一部佳作,但在编剧完成了故事的设定,需要导演发挥和出彩的地方不多,这也是马克一个野路子半路出家的人,敢扯起大旗,招兵买马拍电影的原因,大卫,苏菲亚,汤姆也愿意相信他,如果是拍一部动作大片,闹剧和笑话成份居多了。
这电影既是谈话,又是一次辩论会当一个活了一万四千年的人站在你面前的时候,你最想问他的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对于每一个人来说答案是不尽相同的,于是编剧设定了剧中人物的身份,各科目的大学教师,甚至还有一个年轻的学生,很显然,这是一个关于哲学的思考辩论会,所以这些教授中缺失了理工类专家,而是些社会科学者,考古专家,人类社会学专家,心理医生,甚至还有大学生,宗教人士等等,这种人物设定自然贴合了影片中所要谈论的话题,于是,关于人类的进化过程便在这种奇怪的讨论中开始了,如果进行的是理工科的讨论,观众们一定会骂娘的,一定会看不下去。
在这剧情中有两条线索是交织在一起的,一条便是约翰的讲述,这关系到对一些以往事件的颠覆,也关系到人类历史的进化过程,而另一条则是现实中这些教授是否相信约翰所说的话,是否相信真有这么一个有悖常识而存活了一万四千年的人存在?如果将第一条线索称为B线索的话,那么作为后一条A线索势必成为B线索的源动力,质疑的存在才是约翰故事讲述的前提。
所以马克在拍这里是借鉴了拍电视辩论的方法,当然是适当的加上表现性的肢体语言。
这是关于哲学探讨的电影,影片中与约翰产生冲突最强烈的是那名心理医生,这个身份是相当有喻意的,哲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心的思考”,是超越了各种学科的,但什么样的心理适合对即定的观念进行思考,提出质疑呢?当心理医生以自己的权力而禁止了约翰的话语权时,我们便知道了,这种心理思考是不被允许的,是要被限制的,而在剧情上,心理医生与约翰的父子关系显然是导演对这种思想禁锢警察的巨大嘲讽。禁锢思想是哲学发展的最大敌人。
于是,影片结尾,心理医生的死是导演的一种渲泄,甚至是一种意愿,当约翰再次离开的时候,他的人生注定要继续着对新生活的探索,从质疑到探索,这个过程是全人类的,恐怕也是编剧对西方社会的一种意愿。
不过马克在这里进行适当的修改,作为一个心理医生,心里承受能力是强大的,因为约翰说出是他的父亲,就承受不住压力,心脏病发挂掉,这有点说不通。
当然,原版导演想表达的意思有多层,约翰是心理医生的父亲,这同时也是他说的是真的的一种证据,这对心理医生的知识认知,是巨大的颠覆,冲击力是巨大的,但是在心理医生早己知道的情况下,应该不会形成这么巨大的冲击,而作为父亲,怎么会因为为了解决争论而让儿子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