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邦复的确是个很有才华的人,要不然也不会直到40岁的时候才接触编程语言,却能发明仓颉输入法和容纳50000多字的中文编码系统。
在他的带领下,技术团队不断攻克各种困难,繁体中文版汉卡很快就有了一个雏形。
与此同时,为了简体中文版汉卡的研发,吴明不断地派人去内地,邀请另一位大才倪广南。
熟悉联想联想公司的发家史的人,应该都知道这个人。
此人1961年从金陵工学院(现东南大学)毕业后,就走进中科院计算所工作。作为该所较早的科研工作者,经历了我国计算机从无到有的过程。
按照原本历史轨迹的发展,倪广南将于今年8月到加拿大国家研究院工作,担任访问研究员,年薪是4.3万加元,按官方汇率计算相当于国内工资的70倍,属于加拿大5%比例的高收入人群。
不过,倪广南最终放弃了高薪留任加拿大工作的机会,于1983年回国,投身于汉字处理技术的产业化。
1984年,倪广南带着联想式汉卡的全部技术加入联想集团的前身——计算所公司。开头几年,联想集团的利润差不多都是联想式汉卡带来的。
后来又是倪广南带领团队,开发了采用自主设计主板的联想品牌微机。夸张点说,没有倪广南就没有后来的联想集团。
可惜,后来心怀强国梦想的倪广南想要自主研发,和一心想着代理国外产品的刘川志为首的管理人员起了争执。然后被踢出了公司。
历史证明了倪光南的远见卓识。联想灭掉倪广南花费精力建立的程控交换机事业部,错过了ICT融合的战略时机。而当时起步比联想晚得多,规模不如联想程控交换机事业部的华为,后来却将联想远远地甩在身后,成为华夏高技术公司的典范,称雄国际市场。
如果当时倪广南没有被赶走,凭借联想、复旦等的“产学研相结合”,在国内几乎没有竞争对手。
而不是变成后来网友戏称的“接盘侠”,接二连三的买别人淘汰下来的笔记本、服务器和手机终端业务,花大价钱购买这些外国人淘汰掉的技术。
为了吸引这位大才,吴明可以说是费尽了心力。不仅开出了年薪百万港元的高薪,还允诺会给他充足的研发资金。
在吴明各种条件的诱惑下,倪广南终于在五月底的时候被忽悠了过来。
吴明满脸笑容地看着坐在对面的中年男子,淡淡笑道:“倪先生,你可是终于答应加入我们了。”
倪广南闻言脸上顿时变得有些阴沉,丝毫没有在意对面是个小孩。两眼一瞪,不爽道:“小鬼,要不是那么多人来劝我,我才不会为你这个资本家工作!”
吴明呵呵一笑,并没有在意倪广南的话。为了请这位大才加入自己的公司,他的确使用了一些小手段。也不能怪别人发牢骚。
“我相信以后倪先生会理解我的,我这也是为了倪先生你好!”吴明微笑道。
“为我好?”倪广南顿时怒气上来了,喝道,“为了我好就要这样强迫我来为你工作么?就算你是小孩子,也是资本家,都是一丘之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