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看《重返大隋》背后的独家故事,听你们对小说的更多建议,关注起点中文网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qdread即可),悄悄告诉我吧!元宵刚过,又一场春雪降临,满天飞雪,将大地铺了个白茫茫一片。
黄昏时分,易风自宫中出来,坐着马车返回府中。今日皇帝召他入宫,一叙天伦,易风出京的日子已经定下,就在三日之后。三日之后,北伐三路元帅以及麾下一百总管,都将奔赴前线,大战也将正式拉开帷幕。其实眼下已经是正月下旬,并不是用兵的最好时机。对草原用兵,最佳的季节应当是秋高马肥之时。眼下正月下旬,开春之季,马上就是冰河解冻,雨水降临,这样的季节用兵是很不好的。特别是这样的一场大战,动员几十万兵马,以及上百万的民夫,对于今年春秋的耕种也将有极大的影响。
不过战争并不以人的意志为扭转,一场突厥与大隋的全面战争,不可能如局部冲突一样说打就打,双方都得准备。双方都无法真正掌控节奏,卷入这场洪流之中只能随势而为。去年秋天的时候,双方都还没有准备好,而到了现在,两边都已经蓄势待发,停不下来了。
杨坚对于这场战争相当重视,当着易风的面他直言这将是关系大隋未来国运的命运之战。
虽然在朝廷的战略讨论中。易风所统领的东路军承担的是一个预备支援的作用,可毕竟易风统领二十位总管,十万兵马。杨坚依然对他寄以厚望。为此,杨坚今天还特别又给易风选调了四位重臣辅佐他执掌东路。
上柱国史万岁、上柱国贺若弼这两位朝中名将,被杨坚临时任命为北伐东路副帅,兵部尚书苏孝慈被任命为东路军行军长史,御史台治书侍御史刘行本被任命为东路军行军司马。杨坚甚至还特别将宗室名将清漳王杨雄拉出来,将皇族最精锐的一支武装,弘农杨氏三千宗团骠骑骑兵交给杨雄统领。让他随易风北上,为皇太孙保驾护航。此外。杨广还特别从京城禁卫军中,挑选了三千名御林军拔给易风为侍卫亲军。
这样的待遇,就算是担任北伐元帅的晋王杨广,也没有得到。杨广担任北伐元帅。皇帝只是下旨允许杨广建立左右卫队,从卫府中挑选了两千名精锐而已,跟易风的待遇相差太远。尤其是那五千宗团骠骑,虽然一直驻扎在弘农,可却是守卫着皇族杨氏祖陵的精锐部队,甚至比驻守京师的禁卫还要精锐,这是一支几乎全由弘农杨氏族人担任中高层军官的宗族兵马,忠诚无比。特别让杨广为之羡慕眼红的是,宗团骠骑里还有一支铁甲骑兵。真正的具装甲骑,足足一千具装甲骑。而整个大隋朝这样的具装甲骑,总共只有三支。每支不过千人。宗团骠骑拥有一千骑,另外两支则一支驻守京师大兴宫北门玄武门,一直驻扎在关中的门户潼关。
具装甲骑曾经是南北朝时期发展出来的最具威力的一种部队,属于真正的重装骑兵,骑士和马浑身就是用铁包裹起来的,当他们在开阔的战场上对敌发阵列发起集群冲锋时。无人可挡。这种甲骑具装威力强,但装备起来也极其昂贵。尤其还得需要极优秀的战马和优秀的骑士。到了隋朝此时,天下一统,朝廷也只保留了三支甲骑而已。虽然多年来,这三支甲骑已经很少有机会再上战场,京师的那支甲骑更多的时候反而是充当着皇家仪仗使用,可没有人会轻视这种铁甲骑兵的威力,如今皇帝居然将这样厉害的兵马交给易风,杨广心里着实很是郁闷。
易风对于这种宝贝疙瘩,倒谈不上太多喜欢,虽然他也承认铁甲骑兵只要运用得当,完全可以充当能改变战场局势的战略兵种,可这种兵种太昂贵了。如果说一个骑兵的花费是五个步兵,那么一个甲骑的花费绝对是五个轻骑兵。而且这还不光是花费的问题,还得需要极优秀的战马,以及强壮优秀的骑兵,而且这样一支完全用金钱堆积起来的重骑兵,很多时候都派不上用场。真正能用到的时候很少,这就导致这种兵种性价比其实不高。训练时间长,花费昂贵,而且能用的时候少,补充还不容易,让易风对这种已经近乎淘汰的兵种并没过多的喜欢。他还是喜欢便宜的,补充迅速的兵种。
不过皇帝能够拔出这两支精锐部队,整整六千虎贲,他还是十分高兴的。六千虎贲,其中一千重骑,一千轻骑,另加四千步兵,给他增添了不少的实力。先前皇帝给了幽州府一百零八军镇,其中十八上镇三十六中镇五十四下镇,按上镇兵额一千中镇八百下镇五百的编制,实际上幽州总管府一百零八镇总共辖兵七万三千八百。原来燕荣统领的未被削过的幽州府就有五十镇,如今的幽州府包含三十二州十总管府,七万余人的兵额并没有增加多少。而且易风这段时间也通过情报部门了解到,除了自己的怀荒军,现今的幽州府的兵马兵部在籍的有五万。但是,实际上,镇戍兵属于边军,比起中原京畿的府兵战力要低的多,而且多是以罪犯以及原来各地的乡兵土团收编而来,不但战力低下,还有许多空额,尤其是在易定恒瀛诸州,更是缺员极多。各州府真正加起来的兵可能有三万左右,还都集中在幽营玄平靠近边疆几个州。而这三万人里,后勤辎重辅助兵种也占了四成左右,剩下的不到两万的战兵,真正可战之兵估摸也就万把人。
在编五万边军镇戍兵马。真正可战兵一万,听起来很玄乎,可事实就是如此。大隋立国之后。虽然也经常有战事,可多集中于西北陇右以及河东一带。大隋的政治中心在关中,军事重心也一直集中在关陇一线,次为河东。精锐的府兵几百个军府,数十万人马,都布置于关陇河东河洛一线,对于偏远的东北幽州一线来说。这里已经是帝国相当遥远偏僻的边疆了,是罪犯的流放充军之地。而去年的那场东征之战。更是给本来就越来越弱的东北地区一个沉重打击,三十万覆没在辽东的大军,有起码一半正是来自于幽州诸州府,这使得幽州诸镇的边军实力大降。元气大伤,至今还未恢复半分。
不过这个情况,对于易风来说,倒也不算是什么坏消息,起码幽州诸镇的边军虚弱,对他掌控幽州还是大有帮助的。
原本幽州诸府隶属于并州总管府,并州向来为大隋的北方重地,太原更是北方中心重镇。并州向出精兵,帝国也一直重兵驻防。因此原来幽州边军实力稍弱,可有并州精兵在,倒也没什么大碍。可现在幽州府从并州府分割独-立出来。并州幽州互不统属,并州兵不能过太行,这就让新建立的幽州大总管府显得军事实力弱小了。
好在易风自己还有一支怀荒军,虽然说他的怀荒军十几万人马其实还只是个纸面数字,还没有真正形成,但起码也有个不错的框架了。就算除去实际上充当着城管队、治安队、警-察部队、公路巡逻队、民兵队等等杂七杂八职能的怀荒镇戍城防守备部队的三个军。易风也还有实打实打过几次实战的四个野战军,三步一骑军。也有好几万人了。经过这半年多的训练,起码不会比幽州原来的镇戍边军差。
坐在马车里,他甚至都已经想好了。
等回到北方后,三个镇戍军继续驻守怀荒各镇堡,然后他将四个野战军拉出一支来接管驻防幽州,其余的三支野战军就放在幽州与武州之间的妫州驻扎。如此一来,就算妫州是屈突通为总管刺史,可妫州联通幽州与武州的南北两座关城大宁关与军都关都控制到易风的手里,实际上易风也能掌控这个重要的通道。使得幽妫武三州连为一体,军事上占据有利形势,立于不败之地。
对于麾下的十总管,易风打算让他们统领原幽州兵马,每总管统兵五千,当然实际上只有三万人,因此他们每总管只能统兵三千,至于这三千人里其实还有千把辅兵,真正的战兵也就千余的事情,他就懒得管了。要是有本事,他们就也跟李靖一样,自己招兵买马,招满兵额数量好了。
皇帝拔给他的这两支兵马,就充做警卫部队好了,自己真正能倚重的还得是怀荒军,特别是那四支已经初见模样的野战军。枪杆子出政权,拳头大才是硬道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