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恬自领兵以来,没有经过什么重大的失利,蒙武的心里一直有些担心,怕蒙恬变得年少轻狂,一得意,便有一些不合适的行为。
国君体贴臣下,可臣下却不能当真,该入宫面君的时候,还得及时前去咸阳宫述职。
“父亲忘了,我蒙家虽说乃将门之间,可内里却也是书香门第,家里的藏书可不少。”
蒙恬走上前去,接过蒙武手里的竹简,替蒙武敲着大腿,口里笑道:“小的时候,大父经常给我讲,当年司马穰苴领兵击败晋燕联军,回都的时候,齐景公特准他不用下车。司马穰苴当真坐着战车入了临淄,不久就遭到了弹劾。”
“司马穰苴用兵之才一流,随后的孙子、吴子所著兵法,可以说是他的隔代弟子。只是司马穰苴不善于处理朝堂上错综复杂的关系,才昙花一现,英年早逝。”
蒙武抬头望着屋顶的横梁,似乎在追忆着春秋时期出现的第一个兵法大家。齐鲁之地学风极胜,善于治兵,留下兵法万言的司马穰苴,成为兵家中的元老级人物。
内心深处,对同为齐人的司马穰苴,蒙武既感到非常敬佩,又觉得非常可惜。
可惜的是,司马穰苴不能尽展其才,齐国失去了一位天才的兵法大家。
“以后,你领兵在外的时候,切不可冷漠了朝堂上的关系。王翦率军灭赵的时候,虽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可王翦仍然定期派信使回咸阳,通报前线的战况。”
蒙武与王翦没有深交,蒙骜为上将军的时候,王翦尚没有独自指挥几十万大军的经历。此次灭赵,王翦领兵的能力得到了检验,但最令蒙武佩服的,则是王翦的小心谨慎,没有引起咸阳的猜疑。
“乐羊灭中山,诽谤的书信堆满一箩筐。前线领兵的将领,不可避免会受到后方的流言蜚语,我会想办法努力应对······”
“大兄,大兄······”
蒙恬正在回应蒙武担心的时候,从宫中值守完毕的蒙毅,身着郎中的彩色甲衣,三步并做两步,兴冲冲的飞奔进来。
“都加冠了,还这么风风火火!”
蒙武瞪了蒙毅一眼,转而开口笑道:“你们两兄弟,一个性子如火,一个又显得太沉稳了。”
“蒙毅还年轻,等他多经些磨练,以后的表现可就不一样了。”
蒙恬抱着蒙毅的肩膀,两相一比对,发现蒙毅都跟他差不多个子了。
“说到多经些磨练,大兄能不能向大王提出,让我加入你的麾下,带兵打仗去?”
蒙毅扯着身上的郎中甲衣,感觉颇有些别扭。郎中令麾下的郎中们,虽说需要护卫宫廷,可常年但在咸阳宫中,根本没有什么战事,蒙毅觉得身上都快生虱子了。
“你在学室的时候,秦律不是学得好好的吗?怎么老想着去打仗?”
蒙恬记得,在邯郸的时候,嬴政曾说过,会调蒙恬入廷尉府下的廷尉狱,负责各个郡县报上来的乞鞫案件。
所谓乞鞫,相当于后世的疑难案件,被告人向高一级的法院上诉,报到咸阳,需要由廷尉府给出最终意见。
嬴政的意思很明白,蒙氏两兄弟,不能都带兵。不比王翦、王贲的年岁,蒙家两兄弟都还年轻,嬴政可不想等王氏谢幕后,蒙氏掌握太多的兵权。
得知自己仍然没有机会去领兵,蒙毅撇着嘴,满脸不高兴。
蒙恬只得在心里暗道一声抱歉:战场无情,刀剑无眼,以蒙毅认死理的性格,确实不适合指挥大军作战。
蒙恬已经过着刀口舔血,风餐露宿的生活,他不希望蒙毅也跟他一样,常年奔波在外,徒留父亲蒙武心心挂念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