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太微微一愣,对她的话却不怎么认可,“你说得那些大道理,俺也不懂。俺就想说,爷们儿是你的,俺这老太婆也不好管太多,大牛他是个犟眼子,但不是不懂得孝顺爹娘的孩子。这里有俺亲自烙的饼,家乡的口味,是大牛爱吃的,你带到营里去给他。”
看了一眼桌上放着的烙饼,赵如娜微微一愣,“是,老夫人。”
老太太意有所指地又道:“今晚上,你也甭回来了。”
赵如娜听得这话,拿饼的手顿住了。
老太太眼皮儿翻了翻,念叨念叨,“你也别怪俺多事,俺明说了吧,俺不是为了你,是为了俺早点抱上孙子。俺的儿子俺了解,他没什么歪心眼子,这么些年也没个相好的姑娘,郡主你这么个水葱似的大闺女跟了俺儿子,他不亏。去吧,俺的大孙子靠你了……”
赵如娜脸颊有些烫,却没有再辩解,接过刘婆子递来的一包烙饼,垂头躬身,应一声“是”,便退出了上房。
回屋换了一身衣裳,套了一辆马车,她领着绿儿就出了定安侯府。一路上,夜风轻拂,她却有些迷茫。这世上,究竟有几个女子是为了自己而活的?几乎下意识的,她突地想起了景宜郡主。
赵如娜打心眼儿里羡慕她,洒脱,自由自在,不肯受人约束。她就像那关不住的鸟,在笼子外面飞来飞去,与她隔着笼子讲话。而她自己,就是笼子里面的那里鸟,永远飞不出那金丝笼,就连那笼中的一小块地的安宁都不可得。
从京师城去京郊驻军营地,要走好长一段路。
赵如娜捂着烙饼,刚从马车上跳下来,就听营房门口有人低喝。
“做什么的?”
绿儿挂着笑,赶紧上前,“兵爷,这是咱定安侯府的侧夫人,来给侯爷送东西。”
那兵士愣了愣,正准备差人进去禀报,营房里头就突然传来一阵马嘶声。很快几个人策马出来,速度极快。大门的栅栏拉开了,立在马上的人,可不正是陈大牛?
他道:“大晚上的,都堵在这里做甚?”
那兵卒低头,拱手回禀:“侯爷,是侧夫人。”
陈大牛猛地侧眸,这才看见立在马车下面的赵如娜,愣了一瞬,他使劲端了一下挂着红缨的头盔,清了清嗓子,才问她:“你,找俺有事?”
这是自打那天的洞房之夜后,两个人第一次见面,还是在这样一个黑不溜秋的地方,尽管有营中火把,可却看不太清对方的表情。不过,赵如娜也庆幸有夜色的掩护,不会让他看出自己的尴尬来。
她福了福身,淡淡地道:“侯爷,老夫人让妾身给您送烙饼来。”
陈大牛一怔,清了清嗓子,板着脸侧过头去,喊了一眼躲在他背后“哧哧”发笑的副将,“耿三儿,给俺收下。”
“好嘞!”耿三友答着,瞄向赵如娜,“嫂子,里头歇一会儿?”
赵如娜心跳加快,抬头看着陈大牛夜幕下的侧脸,想到夏初七的话,想到老太太的嘱托,正准备抬步,却见陈大牛瞪了耿三友一眼,低低说出一句,“营房里都是爷们儿,不方便。你先回去,给俺娘说,俺明儿回去看她。”
赵如娜庆幸自己那只脚没有迈出去,要不然多丢人?
她来自皇室,自有她的骄傲。
虽然她不知道是不是天底下的男人和女人成了婚都是这样,可他不耐烦,她也不便多说。反正烙饼送了,她的任务就算完成,不是她不愿意留下来,是他不让她留下来。
“是,侯爷,妾身这就回去。”
陈大牛看她一眼,又喝,“耿三,派人送夫人回府。”
赵如娜递上烙饼,“不必了,妾身这有马车,原路返回就是。”说罢她没有看他,径直调头上了马车,在车夫的“驭”声里,马车轮子骨碌碌转动着离开了。
耿三友瞧了瞧手上的烙饼,挤眉弄眼的笑,“大牛你也真是,嫂子人都来了,你又何必赶人走?真是不懂你,这么俏的媳妇儿不睡,留着看啊?”
“滚!”陈大牛扯了把缰绳,低吼一声,这才发觉自己嗓子干哑得紧,脊背上还有汗,“营里的事交给你了,俺得入宫去,陛下紧急召见。这战,要打起来了。”
耿三友点头,丢一个烙饼给他,“烙饼来一个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