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孟的这个提议,让下面的官吏给发扬光大了,在征询了李孟的同意之后,关外的辽镇和现在还属于满清鞑虏的白山黑水一带,还有山西和北直隶口外的那些草场也是在发卖的范围之内。
在五月下旬的时候,还把朝鲜汉城以南的土地也是当作了可以买卖的土地,这些大明藩国和敌国的土地相比于关内各省的土地,价钱便宜,而且条件也比关内的那些放松许多,比如说有免税几年的待遇,在关内你必须要在山东人员的指导下建立田庄,田庄要缴税,田庄内的佃户有被抽调当兵和服官府劳役的义务,而关外、塞外和朝鲜的田地上则是有这样那样的优惠。
关外的土地和草原上的草场,江南商人们未必感兴趣,可山西的晋商还有北直隶的一些富贵人士却知道其中有利可图,先不说土地本身的价值,那牛马牲畜毛皮,已经和那些游牧民族的贸易,那就是金山银山啊。
对于郑家来说,关外辽镇和朝鲜几处靠海的港口,港口山东不会发卖,可能在港口周围建立起自己的庄园,货物的储存还有船只的修理甚至是相关的生意都可以安置在哪里,这也是让他们动心。
山东提出这个概念来,官员们给发散开来,这也是另一种方式的调动民力,胶州营兵力有限,不能处处兼顾,却可以鼓励地方上的民众去外面殖民拓荒,等到条件成熟了,官府再派兵介入,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下面的官吏发散想法,没想到的是这些豪商富人也是拓展了这个想法,广东和福建的海商,以及来自南洋的大户人家,和西方的接触较多,从山东的卖地策后期改变看出了其中的端倪。
他们提出来能不能把南洋诸国还有倭国日本的土地也和朝鲜那边等同看待,他们宁肯出的价钱高些,但是请胶州营把那边的土地征服之后他们有优先的购买权。
对这个想法,负责卖地的官吏请示了齐王之后,直接是给否决了,但私下里,却有官员主动和这些胆大包天的商人们接触,并且说,要他们主动做些工作,再过几年提出这个要求未必不可能实现。
卖地的事情纷纷攘攘,千头万绪,差不多到了华二年的年中还有余波,不过成效也是显著异常。
那天下间汇聚来的财富自然不必说,各地的风向局势陡然一变,京师和周围几个城市的消费,是带动南北贸易的关键,崇祯被杀,人人自危,大批的人都跑出来,市面一下子萧条,南北的生意往来也是跟着停顿,山东的商贸和漕运上的厘金收取都是受到了影响,等到卖地策一出。
在京师的官员勋贵富人等等都是看明白了局势,心思也跟着安定下来,很多逃出去的人也都是回返,市面跟着繁荣起来,相对的,漕运、商贸也是跟着被带动起来。
所影响到的不光是京师,南京城的小朝廷文武百官一提起李孟这个弑君谋逆的奸贼就是恨得咬牙切齿,江南士子也是一副不共戴天的模样,可四月之后,风向渐渐的变化,百官那边骂的精神少了很多,士子里面开始有人羞羞答答的讲述天命更迭,毕竟崇祯在位的时候,天灾内乱外患全都是纷繁,可这两年却渐渐的恢复过来,这不是天命吗?
也有人说,先皇崇祯的确是死于鞑虏的刺客之手,怪到齐王那边岂不是冤枉了好人,大家又有什么证据呢?
还有人做大义凛然状,说是北兵若南下,必然是兵戈杀伐,那受苦的都是黎民百姓,大家都是汉家子民,为何不为百姓考虑,免了这刀兵之灾呢。
读书人的家境一般都要比平民百姓好些,毕竟这要占用家中的劳动力,越是有钱的人家,家里出有功名的读书人的可能也就越大,这些士子所说说做,自然要代表身后的家族和乡党。
现如今江南大族富户纷纷把银子投到山东,或者是买地,或者是做生意,现在已经快是荣辱与共,那还骂个什么,大家和和气气一起发财才是正事。
齐王李孟的心思早就是从这卖地策上移开了,五月中旬,胶州营的军需和后勤先期赶往北直隶,准备在天津三卫那里修建大营,对关外作战,大营显然要在北直隶境内更加合适些,休整了近半年的齐王直属部队又开始准备调动。
陕西将军赵能的军报送回了济南,明藩王秦王在西安城自杀,陕西巡抚、布政使等人开城投降,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分兵平定陕西全境。
在秘书监担任一名书办的牛佺,在山东盐帮的帮助下,终于是联系上了在襄阳的牛金星,通过很秘密的方式书信往来。
当然,牛佺明白自己的处境,也知道自己该如何做,每封信都是主动交给齐王李孟过目……
-----
谢谢大家,谢谢大家,继续求月票。